微服务
...大约 4 分钟
微服务简介
一、单体架构
单体架构(monolithic structure):顾名思义,整个项目中所有功能模块都在一个工程中开发;项目部署时需要对所有模块一起编译、打包;项目的架构设计、开发模式都非常简单。

当项目规模较小时,这种模式上手快,部署、运维也都很方便,因此早期很多小型项目都采用这种模式。
但随着项目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,团队开发人员也不断增加,单体架构就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:
- 团队协作成本高:试想一下,你们团队数十个人同时协作开发同一个项目,由于所有模块都在一个项目中,不同模块的代码之间物理边界越来越模糊。最终要把功能合并到一个分支,你绝对会陷入到解决冲突的泥潭之中。
- 系统发布效率低:任何模块变更都需要发布整个系统,而系统发布过程中需要多个模块之间制约较多,需要对比各种文件,任何一处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发布失败,往往一次发布需要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。
- 系统可用性差:单体架构各个功能模块是作为一个服务部署,相互之间会互相影响,一些热点功能会耗尽系统资源,导致其它服务低可用。
二、微服务
微服务架构,首先是服务化,就是将单体架构中的功能模块从单体应用中拆分出来,独立部署为多个服务。同时要满足下面的一些特点:
- 单一职责:一个微服务负责一部分业务功能,并且其核心数据不依赖于其它模块。
- 团队自治: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开发、测试、发布、运维人员,团队人员规模不超过10人(2张披萨能喂饱)
- 服务自治:每个微服务都独立打包部署,访问自己独立的数据库。并且要做好服务隔离,避免对其它服务产生影响
例如,黑马商城项目,我们就可以把商品、用户、购物车、交易等模块拆分,交给不同的团队去开发,并独立部署:

那么,单体架构存在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呢?
- 团队协作成本高?
- 由于服务拆分,每个服务代码量大大减少,参与开发的后台人员在1~3名,协作成本大大降低
- 系统发布效率低?
- 每个服务都是独立部署,当有某个服务有代码变更时,只需要打包部署该服务即可
- 系统可用性差?
- 每个服务独立部署,并且做好服务隔离,使用自己的服务器资源,不会影响到其它服务。
综上所述,微服务架构解决了单体架构存在的问题,特别适合大型互联网项目的开发,因此被各大互联网公司普遍采用。大家以前可能听说过分布式架构,分布式就是服务拆分的过程,其实微服务架构正式分布式架构的一种最佳实践的方案。
当然,微服务架构虽然能解决单体架构的各种问题,但在拆分的过程中,还会面临很多其它问题。比如:
- 如果出现跨服务的业务该如何处理?
- 页面请求到底该访问哪个服务?
- 如何实现各个服务之间的服务隔离?
三、SpringCloud
微服务拆分以后碰到的各种问题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和微服务组件,而SpringCloud框架可以说是目前Java领域最全面的微服务组件的集合了。

而且SpringCloud依托于SpringBoot的自动装配能力,大大降低了其项目搭建、组件使用的成本。对于没有自研微服务组件能力的中小型企业,使用SpringCloud全家桶来实现微服务开发可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了!
Powered by Waline v3.2.0